企業文化
CULTURE
CULTURE
風兒輕輕,桂花的香味兒在夜色中彌漫,清輝朗朗,月兒一天天變得豐滿。中秋佳節,如豐姿翩翩的嫦娥姑娘,正款款向我們走來......每逢佳節倍思親。在中秋節,這一份思念會更加深切。當那輪明月高高升起時,我們就會格外想念親人。
中秋節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,中秋節又稱秋、八月節、月夕、月節,因為這一天月亮圓滿,象征團圓。中秋節自古便有賞月、吃月餅、賞桂花、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。
“中秋”一詞,最早見于《周禮》。根據我國古代歷法,一年有四季,每季三個月,分別被稱為孟月、仲月、季月三部分,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,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,在八月中旬,故稱“中秋”。到唐朝初年,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。中秋節一般有吃月餅、賞月的習俗;中秋節,中國傳統節日,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,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。嫦娥奔月則體現出了中國人對生命永恒與精神生生不息的追求。“但愿人長久”就是中秋時刻對生命長久的美好祈愿。
據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:“中秋夜,貴家結飾臺榭,民間爭占酒樓玩月"。每逢這一天,京城所有的店家、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,張燈結彩,出售時令佳果和精制食品,夜市亦熱鬧非凡,百姓們多登上高臺觀月,一些富貴人家,則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,并擺上月餅、水果,或安排家宴,全家人圍坐在一起,共同賞月敘談,在民間,每逢八月中秋,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。“八月十五月兒圓,中秋月餅香又甜”,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。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,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,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,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。
本來秋天是一個天高云淡,涼風送爽的大好時節,可不知為什么,秋風偶爾吹落的一片樹葉,也會引起傷感和感慨。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”。月光啊月光,你能捎去我的思念嗎?中秋是一年中最浪漫、最富有詩意的夜晚。月中嫦娥玉兔的傳說從古至今,不知激發了多少詩人的感慨,寫下了多少絕世佳句。當你舉杯邀月時,也許,那憂愁煩惱會全部溶入那皎潔的月光之中。
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,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八月十五是嫦娥的思念夜,也是我們的中秋團圓夜。(德誠公司:閆苗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