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文化
CULTURE
CULTURE
秉持著“干一行,愛一行,精一行”的信念,泰龍公司鋼渣車間的放料工王戰峰,對自己的崗位有著獨特的堅守。自2011年踏入公司大門,他默默耕耘在不起眼的工作崗位上,孜孜不倦,持之以恒。在高溫與粉塵的交織中,他以無限的專注和堅守,為生產的有序推進筑起了堅實的基石。王戰峰,這個名字,便是對放料工崗位的最好詮釋。
晨曦初現,萬籟俱寂,他人尚未踏入崗位之時,王戰峰已滿懷熱情地出現在工作崗位上。他細致入微地審視每一件放料設備,從每一個閥門的微妙開合到輸送帶的流暢運轉,無一遺漏。在這無聲的查驗中,他用自己豐富的經驗,通過傾聽機器的脈搏、觀察設備的容顏,精準捕捉每一個潛在的隱患。若發現問題,他總是第一時間通知維修團隊,確保設備在白日的喧囂中能夠平穩高效地運轉。
在嚴謹的操作流程中,他必須始終保持警惕,如同繃緊的琴弦,因為每一份每一秒的放料速度,都將直接牽動后續鋼渣處理的命脈。速度若失控飆升,可能會導致設備如咽喉般堵塞;若是遲緩拖沓,則將拖累整個生產的節奏與效率。
與此同時,他的目光如探照燈巡掃,細致捕捉鋼渣的每一個細微變化。他依賴那雙經驗豐富的肉眼,審慎判斷著鋼渣的溫度、粒度是否達到了精準的標準。一旦察覺到鋼渣中潛藏的異狀———無論是頑石般的巨塊還是雜質的侵擾,他都會立刻行動,用措施將危機化解于無形,保護設備免受傷害。這一系列看似平凡的判斷,實則蘊含著時間的沉淀、經驗的累積以及職責的無限忠誠。
在這鋼渣車間,環境嚴苛如戰場,高溫與粉塵交織成了一幅挑戰極限的畫面。而他,就像一位無畏的戰士,堅守在這片土地上,履行著使命。身著防護服,面罩與手套成為他堅不可摧的盔甲,即使在最為艱難的時刻,也未嘗有過絲毫的懈怠。
多年的磨礪,使他對于各類放料設備了如指掌,仿佛它們都是他的老友。無論設備遇到何種挑戰,他總能敏銳地洞察問題核心,迅速施展妙手回春之術,將故障——化解。
某日,車間內4號干選機突現異響,旋即默然罷工。此機為鋼渣處理之核心,一旦停滯,整個生產線便如人體血脈受阻。王戰峰聞訊,火速抵達現場,圍繞干選機細致勘察,依聲音推斷故障或源于傳動裝置。他手法嫻熟地揭開機器外殼,對內部件逐一進行檢查。果然不出所料,傳動鏈條磨損嚴重,部分已然斷裂,正是導致機械故障的罪魁禍首。王戰峰隨即向當班班長匯報,班長迅速安排人員取來新鏈條。與此同時,王戰峰帶領眾人,對干選機內部進行了徹底清理,以防雜物殘留,影響日后運行。
然而,更換鏈條的過程亦非一帆風順。新鏈條裝入后,松緊度調試屢屢不成。鏈條過松,則傳動打滑;過緊,則電機負荷加重,甚至損壞設備。面對此情此景,王戰峰鎮定自若,憑借其豐富經驗,經多次測量與微調,中找到了恰到好處的松緊度。
經過兩個小時的緊張搶修,干選機終于煥發新生,重新投入了穩定的運作。王戰峰并未急于歇息,而是堅守在機旁,細心觀察多時,直至確認一切如常,方才安心離去。他憑借著不懈努力,不僅提升了放料的效率,更將設備的故障率降低至最低。此外,他對新同事熱心指導,傾囊相授自己的寶貴經驗和獨門技藝。
雖身處平凡崗位,王戰峰的工作卻如定海神針,對車間生產的穩定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。他以汗水灑滿崗位,以精湛技藝為班組的生產保駕護航。(泰龍公司:李小森)